结膜干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玫瑰痤疮的预防及外用药治疗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丛林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玫瑰痤疮(酒渣鼻)的预防措施及外用药物治疗。内容比较专业,适合医生学习,患者如看不懂可以留言咨询。

预防措施

首先要规避玫瑰痤疮的触发因素并进行适当的皮肤护理,如使用防晒霜和保湿剂,这对于治疗和预防玫瑰痤疮是非常重要的。药物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及全身用药,理想的药物选择取决于每位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内质网应激模型的建立,为控制这种慢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玫瑰痤疮的控制,必须要减少环境因素对内质网应激的激发。

预防措施包括:有效的防御紫外线,避免长时间的阳光照射,避免热饮及过冷过热的环境,充足的皮肤保湿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避免皮肤刺激物如乳酸、化学剥脱剂或强力清洁剂,限制辛辣饮食,减少酒精摄入,尤其是红酒,避免过度运动。在药物治疗前,医生应强调这些可以减轻玫瑰痤疮发疹症状的预防措施。

外用药

甲硝唑

甲硝唑外用制剂是一种有效治疗玫瑰痤疮的硝基咪唑类药物。这是第一个被批准单独治疗玫瑰痤疮的局部外用药物,至今仍然是治疗玫瑰痤疮不可或缺的药物。浓度有0.75%和1%,剂型有乳膏、凝胶和洗剂,用法为每日一到两次外涂于患处。通过减少活性氧产物的生成和清除活性氧而达到抗炎作用。活性氧是一种可以激活促炎症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NLRP3炎症体的高反应性介质。活性氧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内质网应激反应,并且是未折叠蛋白反应中蛋白质重折叠所必需。在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中,中性粒细胞是活性氧产物的丰富来源,甲硝唑可以清除活性氧产物。抗氧化剂通过抑制Ca2+的释放,阻止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淬灭紫外线照射后人角质形成细胞生成的活性氧。甲硝唑就是通过拮抗活性氧信号、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来治疗玫瑰痤疮的。甲硝唑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报道罕见。

壬二酸

壬二酸(azelicacid,AzA)是一种C9-二羧酸,通过抗炎作用治疗玫瑰痤疮。15%凝胶或20%乳膏可用于玫瑰痤疮的局部治疗,每日2次。对于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每日2次使用15%壬二酸凝胶与每日1次使用1%甲硝唑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壬二酸可直接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激肽释放酶5(KLK5),并抑制小鼠皮肤中表达KLK5、Toll样受体2(TLR2)和抗菌肽(CAMP)。玫瑰痤疮患者接受壬二酸凝胶治疗后,cAMP和KLK5mRNA明显减少,壬二酸降低了内质网应激传感器TLR2的表达,减弱了内质网应激效应剂CAMP和KLK5的表达,而CAMP和KLK5是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促炎症肽LL-37所必需。壬二酸能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所产生的活性氧。在内质网应激级联反应的多个关键点,壬二酸可能通过减轻玫瑰痤疮皮肤中增强的内质网应激信号,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见下图)。壬二酸引起的皮肤刺激反应在治疗的起始阶段并不少见。但使用15%壬二酸凝胶大约2周后,通过测量经表皮水分丢失及角质层含水量,并未发现皮肤屏障受损。

伊维菌素

经欧洲有关部门和美国FDA批准,1%伊维菌素乳膏可每日1次外用治疗炎症性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这种治疗是基于蠕形螨寄生参与玫瑰痤疮的发病的假说。伊维菌素属于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衍生物,具有抗炎以及广谱抗寄生虫活性。每日1次外用1%伊维菌素乳膏,较每日两次外用0.75%甲硝唑乳膏效果要好,但与高浓度的甲硝唑乳膏(1%或2%)的疗效相比尚不清楚。治疗6周和12周后,蠕形螨的平均密度明显降低。这种情况在炎症改善后使用其他非杀螨制剂也有观察到。伊维菌素能降低LL-37和IL-8的表达,抑制维生素D衍生物骨化三醇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cAMP和KLK5基因的表达。伊维菌素抑制内质网应激激酶p38的活化以及继而被活化的促炎症转录因子NFκB,从而抑制cAMP基因的表达和LL-37的生成。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灼热感、瘙痒、皮肤干燥及皮肤刺激感,这可能与玫瑰痤疮的表皮屏障功能损伤有关。

注:伊维菌素国内没有临床可用的产品,只有兽药用于农业。

溴莫尼定和羟甲唑啉

年,FDA批准了0.33%溴莫尼定凝胶外用制剂,用于治疗玫瑰痤疮面部持续性红斑。酒石酸溴莫尼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具有血管收缩活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α-2受体位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及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壁内的突触后膜。暂时性或持续性面部红斑是玫瑰痤疮所有皮肤亚型最常见的主要特征。丘疹或脓疱的周围红斑是基于炎症浸润引起的持续血管扩张和血浆外渗。玫瑰痤疮红斑被认为是皮肤血管舒缩活动异常所致。1-磷酸鞘氨醇,在内质网应激过程中产生,能诱导α-1b肾上腺素能受体内化、脱敏,从而促进血管舒张。TRPV1通道在玫瑰痤疮中上调并促进内质网应激反应,对抗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作用而使血管舒张。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伤害性感受器的突触前膜TRPV1通道。在Balb/c小鼠实验中,外用溴莫尼定凝胶后,LL-37诱导的皮肤炎症得到了改善。这与炎症细胞的明显减少有关,尤其是含有肥大细胞酶的肥大细胞。

0.33%溴莫尼定凝胶,每日1次外用,可以快速控制患者的面部红斑(在数小时内),并可显著地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持久性面部红斑。一项随机、载体对照的研究显示,联合使用1%伊维菌素乳膏和0.33%溴莫尼定凝胶治疗中、重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合并持久性红斑,发现红斑和炎症皮损明显减少,说明联合治疗有相加作用。

约10-20%的患者使用0.33%溴莫尼定凝胶后面部红斑出现可逆性加重,通常表现为用药后不久出现反常性红斑,或在最终失去药效(快速抗药反应)或停药后出现反弹性红斑。曾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例报告。注:国内无溴莫尼定药膏,但有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玫瑰痤疮也有一定疗效。

1%盐酸羟甲唑啉乳膏是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玫瑰痤疮的新型外用药。是一种α-1a激动剂,通过收缩血管减轻红斑。作用于交感神经和血管壁之间的突触连接部位来维持血管张力。α-1受体位于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区域,最近的研究表明,羟甲唑啉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与溴莫尼定相似,1%羟甲唑啉乳膏的临床试验表明,尽管羟甲唑啉上市后的临床经验仍然有限,但出现面部红斑加重或反弹的风险低到可以忽略。关于羟甲唑啉的长期和直接比较研究是必要的,以明确其在治疗玫瑰痤疮中的地位。总之,使用这些局部神经调节药物可以使持续性红斑患者受益,但对于面部潮红(阵发性可逆性红斑)或丘疹脓疱期的治疗效果,其使用频率(持续或定期)和使用疗程以及长期疗效仍不明确。

阿奇霉素和环孢素外用制剂

眼玫瑰痤疮是一种面部玫瑰痤疮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睑缘炎和干眼症。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人工泪液、眼睑清洁和口服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滴眼液(1.0%和1.5%)已经成功用于眼部玫瑰痤疮的抗炎治疗。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在治疗过程中被抑制,但在阿奇霉素停药4周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外用1%阿奇霉素抑制了促炎介质的表达,恢复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继而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同时抑制Th17细胞的极化。

对38例患者长达3个月的初步研究发现,局部应用0.05%环孢素A乳膏治疗眼部玫瑰痤疮的疗效优于口服多西环素。长期安全性尚不清楚,比如感染风险,与蠕形螨睑缘炎并发或诱发蠕形螨睑缘炎等。

注:国内无阿奇霉素滴眼液;国内外目前均无环孢素乳膏上市。文中所提的0.05%环孢素A乳膏为实验用,未商品化。

本文摘译自

PlewigandKligman’sAcneandRosaceaFourthEditio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