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有些人常常会感到“手脚冰凉”、身体虚寒。睡前泡脚看似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习惯,却对身体大有裨益。那么,足浴对身体有何好处?足浴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足浴有何好处?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其中6条的循行经过足部,足既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起点,又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终点。人体各器官和部位在足部都有着相对应的反射区,可以反映相应器官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足踝以下共有66个穴位,故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和另一个“器官”。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有诸内必形于外”,内病外治亦可得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足浴治疗,可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选配适当中草药煎煮成药液,浸泡、浴洗双足,可以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足浴能防治以下多种病症: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高脂血症;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炎;骨关节类疾病:踝关节扭伤、踝关节骨质增生、足跟痛、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神经性疾病:失眠、不安腿综合征;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消化道疾病:功能性腹泻、功能性便秘。如何科学进行足浴?医学研究表明,约88%的疾病与血流不畅有关,比如血液黏度过大,就可能造成血流瘀滞,组织细胞营养供应不上,导致各种疾病,如老年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各种溃疡等。足部有六十多个穴位和全身经脉相连,通过对足部的刺激,可调节全身的机体功能,增加新陈代谢,促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改善以上的不足,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保健的作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自制了三种足浴方,分别具有活血温通、活血止痛和安神助眠之效。活血温通足浴方:由艾叶、红花、桂枝等中药组成。艾叶温经散寒,红花活血通经,桂枝温通经脉;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之功。该方尤其适合手脚冰凉、易发痛经的女性。适用疾病: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等。活血止痛足浴方:由川乌、细辛、威灵仙等中药组成。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该方尤其适合关节疼痛、遇寒加重的患者。适用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安神助眠足浴方:由玫瑰花、石菖蒲、当归等中药组成。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智,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共奏宁神益智、安神助眠之功。该方尤其适合思虑过多,有失眠困扰的患者。适用病症:失眠、不安腿综合征等。日常如何做好足浴?先用热开水沏药,热气熏蒸足部5~10分钟,让中药的热气将足部的毛细血孔扩张,使中药气里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毛细血孔给穴位供药,再经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目的。再浸泡30分钟左右,浴足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蹉动,通过双手按摩,使药物更好地刺激足位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达到通畅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的目的。水温适宜,避免过冷导致受凉感冒,避免过热引起烫伤,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不宜过高,36~40℃最佳。睡前进行足浴效果最佳,疗程可为1次/天,10~20天为一个疗程。进行足浴有哪些注意事项?1、对于老年患者,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期间可以续水。2、温度要适合:水温不宜过高,以40度为宜,因为水温过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等。3、洗完脚后用吸水毛巾轻柔并彻底擦干,保持足部温暖干爽,可对足部进行按摩,但动作务必要轻柔。对于干燥皮肤,用植物油均匀于足部,并轻轻按摩使之充分吸收,以软化皮肤,消除鳞屑,防止干裂。修剪趾甲不宜过短,以免损伤甲沟造成继发感染。4、女性经期慎用中药足浴。足浴后脚底护肤有哪些注意事项?足浴后根据足部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护理。尽量不要选择刺激性较强药物对脚部进行护理。1、若足部皮质层较厚,可选择脚膜护肤,减少老化皮质。2、皮肤较干燥者,医院自制药维生素E乳膏。3、皮肤若有破溃感染者,禁止足浴护肤,遵从医嘱进行治疗。哪些人不适合足浴?1、烧伤、水痘、麻疹、局部皮肤皮损、外伤者不能进行足浴;2、空腹、过饱、体虚、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不适合足浴;3、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浸泡后擦干涂抹凡士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