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2日下午,第二十二期例会如期召开,吕帆老师、包芳*老师出席本次会议,另外有多位老师和同学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加了此次例会,本次例会由近视与眼表功能实验室和眼成像实验室带来了两场精彩的科研分享。
Part
1
健康与干眼症患者眼睑压力与眼表疾病的关系
汇报人:邵雪丽(近视与眼表功能实验室)
研究背景:
眼睑运动在泪液分布和维持眼表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瞬目时,上下眼睑的运动会摩擦眼表并产生摩擦力,使角膜上皮细胞脱落,改变角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周转。眼睑在眼表的机械摩擦或润滑障碍引起的眼表疾病,又叫与眨眼有关的微创伤,包括上缘角结膜炎、眼睑刷上皮病变等。眼睑压力指眼睑施加于角、结膜的张力或压力。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眼睑压力或张力的定量研究,数量偏少,且它们在可用性和通用性方面都有问题。该研究团队自行开发的一种眼睑压力测量仪,被证实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可在静止(眼睑闭合)以及在动态(眨眼)条件下轻松记录有效和准确的睑压。
研究目的:
探讨眼睑压力测量仪在不同类型眼表疾病中检测眼睑压力变化的能力。
研究过程:
1、眼睑压力测量仪介绍;
2、眼睑压力测量仪的重复性;
3、年龄对眼睑压力的影响;
4、干眼症、LWE(眼睑刷上皮病变)对眼睑压力的影响;
5、荧光素染色评价眼表损伤;
6、评估眼表完整性的其他指标。
研究结论:
1、眼睑张力计可重复测量眼睑压力,并可用于评估健康和疾病眼的眼睑压力。
2、较高的眼睑压力是下眼表疾病尤其是下睑LWE的危险因素。
分析与讨论:
1、上、下眼睑压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
2、干眼的睑压明显高于健康眼,但无法得知眼睑压力升高是由于干眼状况所致,还是干眼症患者眼睑压力较高加剧了干眼症状。
3、下眼睑压力可能会影响下眼表疾病,包括下LWE,可能与下眼睑的解剖结构有关。
4、上LWE的等级间的眼睑压力没有显著差异,很可能与眼睑运动位置不同有关。
5、SchirmerI试验得分、BUT与眼睑结膜染色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通常被眼睑覆盖的眼表上、下部(角膜)的染色分数无显著相关性。
包芳*老师点评:
眼睑压力设备的原理需明确,眼内压、佩戴隐形眼镜及眼部泪液充填状态是否会影响眼睑压力的测量值?
吕帆老师点评:
1、需结合眼睑的解剖、运动,具体解释眼睑压力测量装置的原理。2、眼睑压力正常值是多少,需要大样本数据研究。3、需要找到眼睑压力和眼表疾病关系的因果逻辑,进一步思考低眼睑压力是否会影响眼表疾病的形成。
Part
2
阿尔兹海默症不同阶段视网膜结构的改变
汇报人:张颖(眼成像实验室)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阿尔兹海默症(AD)人数也日益增长,预计年球68%的人面临痴呆风险。人们与AD斗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找到可以治疗AD甚至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而针对该病的治疗难点在于确诊时神经元破坏严重且不可逆,此外,有研究表明对AD早期进行干预可使得病程延缓10-15年。视网膜作为大脑可视化“窗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AD的病理改变过程。
研究目的:
探索AD不同阶段视网膜微结构的改变。
研究过程:
1、视网膜作为大脑窗口依据;
2、视网膜神经结构研究现状;
3、视网膜微血管研究现状。
研究结论:
OCT/OCTA作为AD早筛适宜技术的可能性。
1、疾病严重程度:Aβ沉积量、
MMSE/Moca认知量表。
2、视网膜神经、微血管结构受损、Aβ沉积三者在AD进展中相互作用。
3、视网膜神经+血管影像学检查、提取影像学信息、人工智能自动化诊断、传至云端、数据分析、智能分层得出AD风险(高、中、低)。
分析与讨论:
1、横断面ADvsHC(对照组):大部分研究均发现RNFL、GCL下降,但是不同研究认为*斑及视盘区参数的诊断效能不同。
2、亚组ADvsMCI(轻度认知障碍)vsHC:鉴别亚组意义尚存在争议(诊断标准分级不同)。
3、结构参数与疾病严重程度(认知评分、Aβ)相关性。
4、痴呆亚型(AD:阿茨海默病、LBD:路易体痴呆、PDD:帕金森病痴呆):其OCT所示的RNFL丢失模式象限特异性,反映了AD、PD(帕金森症)机制-受损的RGC(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类型不同,也提出结合OCT的多模态影像对于鉴别不同亚型痴呆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吕帆老师点评:
AD的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无症状阶段已经有相应可检测的病理改变,能否找到与疾病进展相对应的视网膜结构及病理沉积物各阶段的变化,并制作一张相对应的图表。明确各阶段视网膜病变和大脑病变对应关系后,和人工智能结束结合起来,对早期AD病人进行筛查及风险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例会小结:
眼睛是人体的一部分,随着眼科相关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对眼病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期例会第一场汇报了“健康与干眼症患者眼睑压力与眼表疾病的关系”,得出眼睑张力计可重复测量眼睑压力,并可用于评估健康和疾病眼的眼睑表面压力的结论。第二场汇报分享了关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阶段视网膜结构的改变”的文献,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人进行筛查的可行之路。总之我们要在使用眼部检查设备时掌握设备的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诊治眼睛的疾病时也不能只看到眼睛,要和眼部周围神经、肌肉以及大脑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疾病在整个人体的表现及进展,为我们的诊治过程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撰稿:朱达天
编辑:包芳*辛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