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市医大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医院—祝颖讲师简介祝颖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教师、医院视光中心医师,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眼视光学的教学与临床诊疗、近视发病机制与治疗的基础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著多篇。
大家好,很高兴又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工作中的一点小总结。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日益常见的眼病——干眼。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除了带大家进入丰富多彩的知识、娱乐海洋,还带来近视、干眼的发病率骤增等问题
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泪液系统——泪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泌泪液的分泌部和排出泪液的排出部。
如图所示:泪液由泪腺、副泪腺、睑板腺等分泌,通过眨眼动作在眼表形成一层均匀的泪膜,湿润眼表。然后经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通过泪总管汇入泪囊,继续下行经鼻泪管进入下鼻道流出。
而其中覆盖在我们眼表面称之为泪膜,根据成分的不同,将泪膜可分为三层:脂质层、水样层、粘蛋白层。
最表面为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像肉汤表面的油脂一样,可防止泪液大量挥发,提高角结膜表面的光滑度;中间一层为泪腺、副泪腺分泌的水样层,主要起到保护、冲洗、湿润角结膜,杀菌,为角膜提供新陈代谢的物质等;紧邻角膜的为粘液层,主要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可起到杀菌,提供新陈代谢物质等作用
下面这张ppt为泪膜小结,大家可保留复习
总体来说,泪膜-空气界面是光线进入眼内的第一个折射表面,稳定健康的泪膜是获得清晰视觉的重要前提。
稳定的泪膜对眼睛的光学作用、维持眼表的湿润及舒适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泪膜的质、量或者分泌、排出的异常,均可以导致泪膜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引起光学折射、眼表感觉和组织的异常。这一系列表现统称为干眼
其中,若仅有干眼的症状,无眼表组织损伤,称之为干眼症;
若既有症状又有体征,称之为干眼病;
若合并口干、类风湿等全身免疫性疾病,称之为干眼综合征
根据干眼的病因,可将干眼分为水样液缺乏性、粘蛋白缺乏性、脂质缺乏性、泪液动力学异常性;
在临床上一般将干眼分为两大类: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
干眼常由于泪膜对眼表的湿润作用不佳,导致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部干涩,角膜受损,导致畏光、眼红;泪膜-空气界面不稳定,导致视物模糊、视力波动、视疲劳等。
如果患者眼干严重,需询问有无口干、关节痛,以排出干燥综合征
对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相关检查。首先通过裂隙灯检查睑板腺、角结膜情况。睑板腺开口位于眼睑睫毛根部,若出现堵塞,常可见睑板腺口凸出、脂栓,睑板腺分泌的油脂流出受阻,导致泪膜脂质层的质量异常,泪液挥发过快,导致干眼
其次,应进行泪功能相关检查:如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
最常见的泪功能检查方法为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的钴蓝光下用宽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重复数次,取平均值。
正常人眼BUT为>10s,若BUT在5-10s为泪膜不稳定,<5s可诊断为干眼。但由于现在人手机、电脑使用时间长,睡眠休息时间短等行为习惯的影响,现在BUT>10s的人很少,多在5-10s间。
临床上另一个常用的检查泪液的方法为泪液分泌试验:取一5mm×35mm的滤纸,一端反折5mm,轻轻置于被检者下睑结膜囊中外1/3交界处,另一端自然下垂,嘱患者向下看或轻轻地闭眼,5min后取下滤纸,测量湿长,从而反映出泪液分泌的量。
在无表面麻醉的情况下,Shirmer试验检测的主要是泪腺的分泌功能,正常值为10-30mm,5-10mm为基础分泌和反射分泌减退,小于5mm诊断为干眼;
除此以外,还有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等方法检测眼表上皮是否受损。
通过症状及体征已确定为干眼的患者,首先要进行行为习惯的调整——减少手机、电脑的使用时间,调整作息,每4-5s眨一次眼等,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的环境下要注意增加空气湿度。
其次,对于睑板腺开口堵塞的患者,应每天进行1-2次温水热敷,每次10分钟,来促进睑板腺开口开放,促进油脂排出。
第三,对于长期生活在干旱地区,如沙漠地区的患者,可使用护目镜、眼罩等方法,减少泪液的挥发。
第四,为了缓解眼干涩不适的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减轻眼表的免疫反应。
第五,严重干眼的患者,还可采用泪小点栓塞技术,减少泪液经泪小点的排出。
总之,诊断为干眼的患者应首先进行病因分析,然后去除诱因、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以上是对目前常见眼病——干眼的一点小的见解,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视觉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刘陇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