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学讲座教授林龙平(干细胞应用医学)等人的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CellReports》网络版发布成果称,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出接触眼白部分的结膜组织,还确认了其分泌保护眼球表面的泪液成分“粘液素”。这有望帮助研究如何治疗粘液素生成机能下降、眼球表面干燥的干眼症。
该团队在由iPS细胞制成的眼睛基础细胞中加入促进生长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物质后培养6至10周,制作出结膜前阶段的细胞。之后追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培养约2周,制成结膜上皮细胞和生成粘液素的结膜杯状细胞。
至今为止因并不十分清楚结膜如何生成,人工制作十分困难。林龙平表示:“可以制作结膜用于实验,可能会有助于疾病的研究。”
关于iPS细胞,已制作出覆盖瞳孔的角膜、眼球内部感光的视网膜细胞,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正在推进。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高野裕久(环境医学)等人的团队在3日的国际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实验结果称,若将细颗粒物“PM2.5”等大气污染物注入小鼠的肺部,促进新冠病*感染的细胞表面蛋白质会增加。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大气污染和新冠死亡率上升存在关联,此次实验结果被视为弄清其机理的一步。
该团队收集了国内空气中的微粒,将微克溶于液体注入小鼠的肺部。1天后调查其肺部细胞发现,促使病*侵入细胞的“ACE2”和“TMPRSS2”这两种蛋白质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维持负责气体交换的肺泡形状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中显著增加,两种蛋白质较多的细胞比例通常为2.5%,但在注入细颗粒物后达到27~43%。
不过,此次的实验是在一次性暴露在大量污染物之中的特殊条件下进行,这些蛋白质为何会增加也是未解之谜。该团队表示要弄清人类生活环境与病*感染的关系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