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一名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慕名来到金涛教授的诊室寻求诊治。初就诊时,这名患者说自己已经咽干口干2年多了,晚上睡眠也不安稳。当时的检查结果显示,抗Ro-52抗体(+++),抗核抗体(+)。
根据中医循证医学的经验,金涛教授依旧选择使用中药结合膏方进行治疗。在经过短短一个半月以后,就在这周她前来复诊时,自述干燥感已几乎消失,晚上睡眠也好了很多。令大家都吃惊的是,再一次化验后,她的抗核抗体已经成功转阴了,Ro-52抗体也降到了两个+!
干燥综合征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表现十分简单——全身的液体分泌减少。但因为它发病的原因来自全身,所以在治疗上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
除了干燥,它还有许多表现一般来说,干燥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多由干燥直接引起。比如当口腔过度干燥时,患者会表现出口干、难以进食,同时因口腔黏膜干燥萎缩,牙齿也有可能脱落;除此之外,因腮腺分泌功能受损,患者腮腺处也会感到疼痛。皮肤干燥时患者会感到瘙痒,同时也会出现皮屑。眼干则会令患者感到持续异物感。
此外,腺体外症状和多系统损害症状也较常见。腺体外症状多表现为低热、乏力、关节痛等,关节破坏少见。呼吸系统可因肺间质病变而出现胸闷、喘憋、气短等症状。消化系统以胃肠道症状和肝脏损害多见,如吞咽困难、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转氨酶升高等。
肾脏损害以远端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可出现低血钾性麻痹、肾小管酸中*等。血液系统常见轻度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中医早已认识到这种疾病本病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病名记载。根据古籍中相关临床表现的描述,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在《痹病论治学》中称本病为燥痹。燥痹是由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痰凝血瘀,脉络不通,导致各脏腑及九窍阴津匮乏,甚则肢体疼痛、肌肤枯涩、脏腑损害的病证。
金涛教授经过长期临床总结,认为干燥综合征在中医理论中与全身许多脏腑都有直接的相关性。而在古籍中,也记载了许多与干燥综合征类似的表现。《医门法律·伤燥门》有“燥胜则干。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着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的记载。本病的形成与禀赋不足、正虚感邪、情志不遂、痰浊瘀血等因素有关。本病患者中,素体阴虚,津液亏少者多见;素体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津不上承者亦有之。阴虚阳亢之体,感受外邪或被药*所伤,日久化燥化热,皆可伤津耗液而发为本病。情志不遂可致五志过极、化火伤阴,也可使气机不畅以致津液不能正常敷布而生燥病。痰浊瘀血是人体的病理产物,一方面会阻碍气机使津液敷布失常;一方面痰瘀又可以化热,耗伤津液。
因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病程较长,治疗不易速效。所谓“燥者濡之”,滋阴润燥为治燥常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所以,滋阴润燥的同时要顾护阳气,重视“阳化气”的功能。
目前的西医对于干燥综合征完全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手术也只会白白增加患者负担。而通过金涛教授多年的临床实践也总结出,中医对着方面的治疗拥有很大的优势,不仅消除了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所带来的很多副作用,而且庞大的临床数据也证明了其治疗的高效性。因此,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金涛教授多选择以滋阴清热为主,另再辅以利水渗湿之药物,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结合中医循证膏方更好地为患者“固本”,避免后期症状重新出现。而这次的这个病例,更是肯定的金涛教授的想法。仅仅一个半月时间,就可以达到长期服用西药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新老读者朋友:
因平台改变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如果您没有将“大医金成”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被淹没或推迟。
1.进入“大医金成”